实现碳高峰和碳中和的,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外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体制变革。在2021全国两会上,碳峰值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6月13日,主题为“绿色低碳,节能先行”的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和全国低碳日(6月15日)活动拉开大幕,大连市将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助推大连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大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大连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碳高峰和碳中和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大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碳高峰和碳中和领导小组会议。坚持“先建后拆,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城市碳高峰和碳中和”的原则。
能源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下,煤炭和石油在大连市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较高,能源供应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许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此外,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大连的能源消费将继续刚性增长。因此,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尤为重要。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大连市发电总装机1329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58.6%,同比增长6.3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发电655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占66.2%,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大连大力发展核电、陆海风电、光伏开发等清洁能源,重点培育化学储能发展,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坚定不移地把绿色清洁作为发展方向,加快清洁低碳建设,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
储能是风电和光伏发电消耗的保证条件。水力资源稀缺地区的化学储能是调峰调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这方面,大连进行了有益的技术探索和产业培育。大连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一座化学储能调峰电站。采用大连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适用于大功率、大容量储能。它具有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响应速度快、能量转换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
大连大力推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的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产业化基地,形成包括总部研发、材料基地、装备基地的“三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成为全球唯一掌握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开发、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及高端制造能力的城市。在建和投运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约60%、钒电解液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90%。目前,大连共申报和获得授权国内外相关专利200余件,已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负责人表示,要最终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还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从我做起,做每个人做起,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一定会实现。”